第(3/3)页 因时间仓促,他也只能挑选几条比较重要的,来训练全军将士。 待某营将士当天训练完第二种之后,翌日便可训练第一种,然后再去训练第三、第四种。 如此循环往复,不仅可使将士保留体力的同时不会消耗大量补给,还能使将士对于各种训练科目愈发娴熟。 待到了战场上,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与敌厮杀的宝贵经验。 当然,这毕竟是在战时,训练期间,需要有一个周详的计划与安排,以防备敌军偷袭。 话说回来,嬴渊不是没有想过,用前世现代练兵法去练兵,可真要实操起来才发觉,那都是扯淡。 光是每日供给将士吃食的粮食,就成了大问题。 更别说日日保持高强度的训练了。 总而言之,古代练兵法集大成者,便是戚继光所著两本兵书——《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 此时。 姬长听嬴渊说了这么多,竟也逐渐对练兵之事有所了解,不由感叹道: “你讲的这四种练兵法,倘若编纂成书,有理有据,岂不人人都能练兵?” 在当代,练兵法远比用兵法更为宝贵。 因为随着各种器械的发展,比如大型弓弩等等,往往练好兵,更具有实效。 但在大周的将领里,练兵法,基本都是不传之秘。 此外,一些没有家传的将领,只能靠着自己当卒时的经历来去练兵。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从小兵成长为将领的人,都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原因之一。 嬴渊下意识开口道:“末将倒是有这个想法。” 此话一出,瞬间引得姬长重视,他特意压低了声音,嘱咐道: “真若著,先让朕过目,不可传与外人。” 嬴渊抱拳道:“请陛下放心。” 对于嬴渊这种粗俗易懂的练兵方式,姬长是有些惊讶的。 民间不时会有流寇肆虐,但那些流寇,为何只能是流寇? 是因为没有朝廷军队的强大军器? 没有读书人的规划? 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在姬长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那些流寇的头领,都不知该如何训练麾下寇众。 所以,他们只能是流寇。 古往今来,皇帝皆防大将造反,其忌惮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大将,都会练兵。 他们练出来的兵,是真正具有战力的悍勇之卒,远非流寇能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