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坐在椅子上的薛姨妈唉声叹道:“早知就让你舅舅去走走关系了,如今也晚了。” 这几日,朝廷就会将公主伴读的人选确定下来,此时去走关系,已经于事无补。 而且,最终敲定伴读人选的官吏出自礼部,就连公主都无选择权力,除非是相中了哪家姑娘,亲自去求帝后。 在薛姨妈这等妇人眼中看来,礼部那些官吏,都显得颇为迂腐。 他们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商贾出身的薛家。 即使再有权势,再富又能如何?始终只是商贾而已。 薛宝钗给薛姨妈倒上一杯茶水,“母亲,我们只需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薛姨妈再次叹道:“女儿有所不知,礼部那些人,向来看不惯怎么薛家从商。” “为娘只怕,他们不会考虑咱们薛家女儿,约莫是要寻个士大夫家的姑娘以充公主伴读之职。” 薛家已故老祖,就是跟随大周太祖打江山的那位,官至紫薇舍人。 这紫薇舍人,原叫做中书舍人,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参与国家机密。 在大周刚开国那会儿,紫薇舍人的地位,仅次于丞相。 薛公去世后,薛家后代子孙很‘争气’,放着好好的书香世族不做,非要去碰钱财。 就好比是武勋世家的子孙不去当兵却去读书了。 自然会受到文人的排挤。 后来的薛家子孙也发现了这一点儿。 既然已经无法融入读书人的圈子里,就只能与一些武勋世家交好。 由此,便有了以荣宁二府为首的四大家族。 其实话说回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薛家在薛公去世后,的确是在走下坡路。 薛家子孙认为,一大家子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维持开国勋贵家族的体面吧? 那只好赚钱了,于是后来就成为了皇商。 其实当朝一些士大夫,也苦于穷困,也想赚钱。 但他们不能明着赚,否则就是有辱斯文,是要受圈里人排挤,犯了商人不准从政的铁律。 那怎么办呢? 他们就找了个法子,自己不去从商,却让家族支脉里的人从商。 我家族旁系从商,与我主脉有何干系? 于是,在大周,官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局势。 比如,大房负责当官,手握权柄。 二房就去赚钱,通过自身财力,去帮着大房一步步向上走。 大房好起来了,接触到国家的核心机密,赚钱就不再是难事了。 倘若二房的人想要从政了,那就将有读书天赋的子嗣过继给大房,反之亦是如此。 最终,一大家子人,都能过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