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将阿禄台赶出河套,可不就是家国社稷之大事? 如此,上皇帮助皇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皇帝经过无数的政治斗争,十分了解他的父亲。 所以,当得知上皇派使前往瓦剌时,皇帝心里就已明白,此战,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 想到这里,嬴渊在心中惊叹道:“不愧是把持朝政数十载,于大周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代帝王。” “人虽不在河套,但根据每日发往京城的战报,便可分析出二三,而后轻松布局,就使一场鏖战提前结束。”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过来,战争不仅仅只是战争这句话背后蕴藏的深意。 倘若阿禄台不从沼泽地撤离,那么大周的军队会尽可能的将阿禄台主力拖住。 届时,瓦剌可趁机吞并鞑靼势力。 但如果他撤了,已经命人将北元使者伏杀的姬长,便会继续追逐阿禄台,直至将其赶出阴山。 那么,姬长在御驾亲征之前放下的豪言壮语,就算是完成了。 嬴渊感觉,即使自己两世为人,但在那位上皇面前,只怕仍幼稚的像个孩童。 他现在有些担忧,待自己去往京城之后,要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狂风暴雨。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与达官勋贵,都想留在那座繁华无比的帝都中? 可最终,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留下? 哪怕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不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思虑间,皇帝派人来,通知嬴渊前主营议事。 龙帐内,姬长还未现身,刚到的嬴渊,就听不少将领议论道: “这鞑靼都让阿禄台撤军了,可是阿禄台仍旧没有撤军迹象。” “他们一日不撤,咱们便一日奈何不得他们。” “阿禄台用兵颇为冒进,不成想这会儿却做了缩头乌龟。” “...” 言谈间,他们见到嬴渊进帐,都是纷纷向他抱拳打起招呼。 坐在一侧的何福看到嬴渊,笑呵呵道:“嬴将军,这边来坐。” 嬴渊上前抱拳,“见过何指挥使。” 镇远关隶属宁夏卫管辖,而何福又是宁夏卫都指挥使。 换句话说,曾经的嬴渊,就是何福手底下的兵。 如今发达了,可仍旧改不了边将出身的身份,也无需改。 无论嬴渊承认与否,在军中诸将眼里看来,嬴渊就是不折不扣的边将党,与何福属于同一个派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