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嬴渊前世历史上的清朝世袭降等爵位制度对比,从镇国公到三等奉恩将军之间,只缺少了不入八分镇国公与不入八分辅国公。 从爵位世袭上来说,宁国公的爵位要低于荣国公爵位一等。 嬴渊要是被封爵,最次也是从伯爵上走。 毕竟,现在被封的一些子爵,往往是荫封。 像是具有社稷之功的文臣武将,封爵最次也是从伯爵起。 至于文官想要封爵,难度要比武将大许多。 因为这里的社稷之功,是指战功,仅凭做政绩是很难被封爵。 而涉及到社稷之功的功劳,大多数也都是战功。 嬴渊心里很清楚,等待他的最好赏赐,无外乎官职外加散阶与勋阶。 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想当年霍去病成长为冠军侯之前,也经历了剽姚校尉等职位。 只是...封赏一事,乃是由姬长与礼部、吏部、兵部等共同审核做主。 现如今,姬长何须对自己说这些呢? “末将听陛下的,陛下让末将如何,末将便如何,这些事,无需陛下亲自告知末将。” 嬴渊作揖道。 闻言,姬长笑呵呵道:“朕告诉你这些,是让你心里有个准备,待回京之后,有你要忙的。” “此外,朕尚有一事欲问你,你先前说,要编纂练兵之法,不知可动笔?” 嬴渊摇头道:“近日军中正清点有功之卒与战死之士,末将还未来得及着笔。” 姬长道:“去京这几日,你不必去过问这诸事,专心去编纂练兵法,最好写个章程出来。” “待到时机,你便将此法上递内阁,再由内阁转交给朕。” 在大周刚建国时,是没有内阁的,只有中书省。 后来,太祖皇帝晚年,深觉中书省势大,唯恐殃及后世子孙的皇权,便在中书省外又成立了一个部门,名为内阁。 中书省负责制命决策、发布政令、掌握机密要政。 而内阁则负责掣肘中书省,主要责任是帮助皇帝处理各地呈递上来的奏本与中书省共同参与机要决策。 后来,上皇登基后,为了安抚文臣一党,不得已让中书省官吏兼任内阁官职。 比如,中书省左相胡永忠兼着内阁文华殿大学士一职,权力日重。 就此,内阁形同虚设。 听到姬长那么一说,嬴渊就了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