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九-《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2/3)页
    大丫郁闷道。
    自打进了院子就没说过话的二丫突然出声:“大姐,你还是去读吧。
    这两次的考试我都参加了,今年的题目明显比去年的难,没准明年会更难。
    万一你明年没考上,这次的机会就浪费了。
    而且再迟一年入学的话,毕业时就二十八了,汪顺哥能等你那么久嘛?”
    要是别人说这话,大丫就反驳了,但是这话是连续两次落榜的妹妹说的,她便一时没有吭声。
    夏露没去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两个侄女,而是拉过了落榜的二丫,帮她拢了拢头发。
    对于这个结果,她是有些心疼二丫的。
    这孩子备考的时候很认真,经常跑来向她请教问题。
    只不过食堂的工作并不轻松,上班期间根本没空复习,只有每天晚上能抽空看看书,她的复习时间可能还没有在供销社站柜台的大丫多。
    “明年还考吗?”
    “考!”
    二丫坚定点头。
    夏露拍拍她的后背,建议道:“要不你先换一份工作吧,食堂的工作量太大了,占用了你太多的复习时间。”
    戴母看向大丫问:“你到底去不去这个大学?
    要是决定去上,就把供销社的工作给二丫接班,你爷当初给你找这个工作还挺费劲的,别浪费了。”
    大丫盯着通知书上的学校地址看了半晌,最终咬咬牙说:“去!把工作给二丫吧。”
    *
    戴誉的三个侄女里有两个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还只是大专,但这个成绩已经十分喜人了。
    老戴家又出了两个大学生的事,在家属院流传开来。
    戴荣夫妻每天出门时都抬头挺胸的,跟邻居们谈起高考的事也说得头头是道。
    只不过,回了家就要按着虎娃子的头,让他好好学习,向姐姐们看齐。
    弄得虎娃子苦不堪言。
    参加完两个侄女的升学家宴,航空考察团的出国考察之旅也正式开始了。
    二机厂这边,因着刚被设立成对外开放厂,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谭总工并没参加这次的考察任务,而是让戴誉和黄轩代表二机厂加入了考察团。
    整个滨江只有飞机厂的戴誉二人,以及发动机厂的总工夏启航被列入了考察名单。
    戴誉再次与老丈人一起坐上火车,前往北京与大部队汇合。
    “戴工,这次咋不带上你家大聪明了?”
    黄轩打趣道。
    “你还别说,这丫头上次玩野了,这回听说我去出差,以为还能带上她。”
    戴誉哈哈笑道,“我出门的时候,她还想跟着呢,以为我说不能带她一起去是逗她的。”
    夏启航对这个女婿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了,拆台道:“敏敏是个聪明孩子,你要是没逗弄她,她能当真?”
    戴誉嘿嘿笑。
    他出门的时候,答应了一箩筐的条件,才让他闺女重新露出了笑模样。
    这次赴欧考察是由几大部委组织的,主要由机械部牵头。
    三人刚出了火车站就被机械部的人接去部里培训了两天。
    一是反复强调纪律,二是教大家学几句外语。
    他们这次的目的地是西欧的几个航空强国,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多会说俄语或英语,但是欧洲的小语种就很少有人会了。
    机械部特意从外语学院请来了几位小语种老师,给大家突击外语。
    要求众人至少要学会问路,不至于与大部队脱离的时候走丢了。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得多学两门外语!”
    一位看起来跟夏启航年纪差不多的领导感叹道。
    “不收学费多学两门外语还不好!”
    另一人调侃道,“以后咱们这些人都是同学,也算是有过同窗之谊了!”
    他们这个代表团的规模和规格都相当高,除了二机厂这种部属工厂,还有好几个部属研究机构以及军工厂的代表。
    整个团里有将近三十人,这些总工院长主任的年龄都不小了,戴誉在其中算是最年轻的。
    值得一提的是,戴誉还在会议室里碰到了一位半生不熟的人,首都航空研究院的董院长。
    董院长见了他就打趣地问他研究生考试复习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在研究院看到他。
    戴誉只说要先完成厂里的工作,打着哈哈混了过去。
    在北京呆了三天,集中学习和开会,又将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交代清楚,这个代表团就登上飞机出发了。
    “造了这么多年飞机,这还是我第一次真正坐飞机呢!”
    坐在机舱里,黄轩小声跟戴誉念叨,而后问,“戴工,你坐过飞机吗?”
    坐过,但戴誉只能摇头说:“没坐过。”
    既然大家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黄轩心里平衡了。
    他们这一代的科研人员基本都没见过什么世面,不像夏启航他们,要么年轻的时候有过留学经历,要么参加过其他高访团。
    所以,人家那些老同志不但坐飞机的时候很淡定,下了飞机见到满满的异国风情时,也表现得十分坦然。
    从机场到酒店的一路上,黄轩都扒着窗户张望窗外的风景,恨不得掏出照相机,将倒退的建筑都一一拍摄下来。
    觑一眼身边闭眼假寐的戴誉,黄轩用手肘拐了他一下。
    “你快看外面多热闹,这会儿还睡什么啊,回了酒店再睡也不迟。”
    大巴车等待红灯的时候,黄轩指着窗外的摊位说,“你看他们吃的那个看起来还挺好吃的,一会儿咱们也买那个吃。”
    也许是觉得戴誉与自己都是土包子,黄轩在戴誉面前丝毫不加掩饰。
    戴誉在飞机上没休息好,这会儿脑袋嗡嗡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无语道:“那是甜筒冰淇淋。”
    “你咋知道?”
    “……”戴誉,“报纸上介绍过。”
    他们这次的行程非常紧凑,三个国家的三所大学,二十几家航空工厂,十来个研究所,要在一个月之内参观完。
    任务十分艰巨。
    不只戴誉在假寐,除了异常兴奋的黄轩,车上的大多数人都在养精蓄锐。
    他们第一站抵达的是联邦德国。
    到了德国接待方安排的酒店以后,领队又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短会。
    “大家抓紧时间休息,今天开始就要进入战斗状态。
    临上飞机前,我收到了上级领导的指示,这次不仅要参观学习,也要为负责引进外国技术的谈判小组收集资料。”
    领队拿出几页纸的清单,交代道,“如果参观过程中遇到这上面的项目,我们甚至要代表国家去与对方谈判,商谈专利引进事宜。”
    第(2/3)页